来源 | 赛柏蓝
作者 | 小春
医保局表示,鼓励更多进口医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01
首次大规模集中签约
11月6日,国家医保局在第四届进博会现场举行医保支持医药产品进口政策研讨会和进口药品、医用耗材集中签约仪式。
会上,诺华、拜耳、赛诺菲等外资企业分别与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国家药品联采办以及国家耗材联采办签订了合作书。
赛柏蓝从官方渠道获取的会议资料显示,本次签约采购的产品包括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谈判成功药品、前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以及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的中选心脏支架和人工关节。其中,2021年共采购进口药品和耗材470余亿元。
据了解,这是国家医保局首次举办该类活动。释放了支持进口医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鲜明信号,进一步坚定了外资企业深入参与,积极挖掘中国市场机遇的信心。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一方面创造性的推动带量采购压缩药价,节约医保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落地。
政策牵引之下,国内的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仿制药利润降低,国内药企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创新药发展上来。而在本土药企飞速发展的同时,跨国药企优势地位受动摇,对于相关医改政策也从以往的“重在参与”向“主动降价”转变。
跨国药企态度的变化,将有利于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医保部门将继续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支持更多进口医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好满足广大参保患者的医药服务需求。
02
带量采购态度转变
目前,第五批国采已全面落地,众所周知,第五批带量采购外资企业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最终有10家外企的11个品种中选。而此前几轮带量采购中,外企的中标数量大概只在2-4个左右。
据了解,第三次集采中,包括阿斯利康、罗氏、礼来在内的多家原研药商因报价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而出局,被认为是“重在参与”。
如地氯雷他定口服常释剂型(5mg),限价1.4758元,默沙东报价3.782元;卡培他滨口服常释剂型(0.5g),限价7.6667元,原研罗氏报价298元/盒/12片,折合24.8元。
有专家认为,第五批国采中跨国药企参与性明显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第五批国采涉及诸多注射剂大品种,62个产品包括32个注射剂品种,超过以往集采中注射剂数量之和,带量采购会对企业在医院的销售产生很大影响。面对这样大的市场变化,外企也没办法“坐视不管”。
毕竟,随着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开展,其对于跨国药企的业绩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今年2月5日,赛诺菲公布的2020年报及4季度季报显示,受国家集中采购影响,赛诺菲中国全年营收下降7.7%。今年上半年,阿斯利康中国营收达32.09亿美元(+21%)占阿斯利康新兴市场营收的59%(2020同期占61%),可见虽然营收有所增长,但问题正在显现。
如此前一位分析师在电话会议中指出的那样,此前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原研药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而现在受到中国医保目录及带量采购的影响,这些利润正在受到冲击。
不过,带量采购的影响还在持续。且不提第五批集采落地后,阿斯利康布地奈德混悬液丢标的后续影响,第六批国采作为胰岛素专项已经来到了三大胰岛素巨头的门外。
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召集胰岛素开发商,讨论关键糖尿病药物类别的集中采购计划。彼时,诺和诺德乐观地估计,称今年带量采购计划“不太可能”包括胰岛素。而这一美好愿景显然早已落空。
昨日,国家药品联采办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胰岛素专项)(GY-YD2021-3)》,宣布胰岛素专项国采将于11月26日开标。
此前的带量采购中,诺和诺德没有产品被纳入,未曾切身感受集采的威力。而此次,诺和诺德作为中国最大的胰岛素制造商,截至5月的市场占有率为50.8%。距离开标还有不到20天,如何应对这场国采,相信诺和诺德已经有了自己的准备。
03
为进医保主动降价
面对带量采购下,普药业绩下滑的影响,跨国药企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积极剥离仿制药业务,另一方面是加码创新药的发展。
而说到创新药,不得不提医保谈判。虽然说,从前5轮谈判来看,参与谈判的品种数量呈持续增加趋势,大幅降价已渐成常态,平均降价50%左右,不过在大幅降价之后,大多进入医保的创新药都能实现“以量换价”,快速放量,迅速拓宽市场。
这一影响下,国内外药企对于医保谈判都非常重视。
2018年,跨国药企生产的可瑞达(K药)与欧狄沃(O药)在中国获批,不久国产PD-1也相继问世。不过,国产药物相继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目录,而k药与o药多次谈判仍然未能进入。
据悉,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和医保局双方对于产品价格预期不一致。有专家指出,一方面,这些外企需要维护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定价策略;另一方面,它们的产品有多个适应症国产品种暂未获批,相对而言具备稀缺性。
不过,2020年4款国产PD-1药物以价格优势纳入医保后,跨国药企并不是无动于衷。去年医保谈判后,K药、O药都发布了新的患者援助计划,依据O药的援助计划,药价降幅达75%,从一年47万降至一年11万左右。
今年,K药、O药再次面对医保谈判,其结局如何另人期待。
实际上,跨国药企在进入医保方面已有不少收获。去年,包括诺华、辉瑞、GSK、武田、西安杨森、礼来、赛诺菲、拜耳、诺和诺德等外资药企公布了相关喜讯,20多个品种成功进入医保。
如今,2021年医保谈判就在眼前,跨国药企也早已做好准备。
今年7月27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发布了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的主动降价通知。西安杨森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100mg/5ml规格从5460元降为2358元,400mg/20ml规格从19710元降为8512.4元,降幅达到56.81%。
除上述两款药物外,年中还有多款外资药企的品种在各省市掀起降价风潮。如安进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降幅为23%、优时比公司的罗替高汀最高降幅达到54.72%,礼来的依奇珠单抗降幅为54%。
上述药品的大幅度降价被业内解读为为2021年的医保谈判做准备。如今医保谈判即将开场,最终结局就要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