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赛柏蓝器械
在全球防护产品市场,正压防护服站在防护级别顶端的位置。随着全球抗疫进入常态化状态,不仅是口罩产品,防护头罩和防护服产品也将在被长期需要。
国内防护市场,日产能翻了170倍
不得不说,新冠疫情激发了国内防护产品发展的动力。
这里所说的防护产品一般指医疗用途,包括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护口罩行业的增长大家有目共睹,但疫情期间防护服行业的情况介绍还不多。
广义上,医用防护服包括了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穿戴的各类服装,包括防护服、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以及隔离衣等。按照防护服基本功能,可分为重复使用型和一次性使用两类。
我国的防护服分级标准将医疗防护服分为4级,等级越高,防护性能越好。比如,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防护效果小于可重复使用型,而正压防护服代表着目前防护产品的最高水平。
目前,我国防护服市场上的头部玩家有3M、霍尼韦尔、杜邦、尚荣医疗、英科医疗、奥美医疗、振德医疗等。市场上的防护服产品多半是一次性使用。
根据工信部直属研究单位CCID披露的数据,2014-2019年,我国医用防护服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9年,我国医用防护服产量为428万件。
新冠疫情初期,我国防护服日产能不足万件。到2月24日,日产能已超过30万件。再到4月8日国内疫情末期,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是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产能翻了约170倍。
在产能被激发的同时,新产品突破也跟了上来,尤其是我国第一个正压防护服产品的上市。
大年初四成立紧急项目组
疫情之初,我国医用防护服产能不足万件/日,而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远超万人。这导致疫情初期我国对防护服需求缺口巨大,医务人员安全防护问题亟待解决。
要填补缺口,离不开防护服生产企业。截至2020年2月15日,我国具备符合GB19082-2009标准且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合计43家。
从区域分布看,河南省以15家企业的数量位居第一,湖北省排在第二,有5家。这两省中,防护服产能多又集中在有“医疗耗材之都”之称的河南长恒和“中国最大无纺布基地”的湖北仙桃。
驼人集团正是位于长垣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其生产的麻醉包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镇痛泵占全国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疫情前,驼人并不生产防护产品。然而在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医疗器械企业退缩。
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和医用防护产品紧缺的问题,驼人集团积极响应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科技厅的号召,承接“疫情防护产品的辐照灭菌方法(项目编号:201100311300)”和“新型全方位功能型头面部防护装置(项目编号:201100311400)”的应急攻关项目。
时间紧、任务重,大年初四,驼人集团即成立三十多人的应急攻关项目组,创始人、总裁王国胜亲自带队,指导项目组研发工作。
触动人心的研发经历
当看到疫情前线“医护人员用塑料袋自制防护头罩”的新闻时,驼人的研发团队很受触动,更加激发了他们要研发出一款医用级别的新型防护头罩的决心。
虽然决心很大,可也没抵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因为当时很多行业无法复工,项目组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零件买不到、原材料紧缺。
但疫情就是最大的命令。项目组成员冒着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风险,驱车前往深圳、郑州、开封等地寻找物料。
据项目组成员的介绍,为不影响产品研发进度,买不到的零部件,像芯片、风机结构、电路控制板、风机驱动电路等,都是他们自己加班加点做。
原材料问题得以缓解后,研发项目则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工作。“困了就在办公室席地而睡,饿了就扒拉两口工作餐”,工程师张承武回忆说。
在随后的产品生产、调试过程中,驼人集团创始人王国胜更是亲自上阵进行产品试验。
最终,项目组利用公司全产业链和研发平台的优势,从需求调研到3D样品成品,仅用5天,自主开发模具,总计15天完成第一代新型防护头罩的上市。
驼人集团研发的新型防护头罩
当时,中国新闻网对此做了报道,消息很快登上热搜,微博上的总阅读量近4亿,获得了医护人员和网友的留言称赞。
新型防护头罩的研发成功,给了项目组很多成就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抗击病毒,保护他们的安全。
过程中,又有一件事让项目组很触动:因为普通防护服透气性差,医务人员脱掉它们时常常露出“伤痕累累的口罩脸和满头的汗水”,让人心疼。
新的触动带来新的动力,项目组决定研发自己的正压防护服,这也是最高级别的防护装备。
正压的意思是,防护服内的气体压强要高于外部空气的压强,这样病毒才不容易进去,安全性大大提升。
同时,相较于普通医用防护服需要配合护目镜、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面罩等一起使用的特点,正压防护服一改传统繁琐的穿戴方式,实现全身防护,无需配合护目镜、防护面罩等其他产品使用。
根据项目组工程师的介绍,项目组从正压入手,首先改变防护服内的气流通道,同时增加了呼吸阀,由送风装置提供洁净的空气,送风量高达190L/min(国家规定标准为120L/min),保证防护服内的空气实时循环。
工程师介绍说,接下来送风装置将升级为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调整温度,可制冷制热,达到一定的恒温作用。
与此同时,项目组前后试验了20多种过滤材料,最终实现了过滤效率从最初的98%到99.995%以上,最大效率隔离病菌。
用过正压防护服的人都有感受,送风装置特别重要。
为此,驼人项目组下足功夫,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送风装置采用“一键启动、一键切换”的模式,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中低三档风速,还可以切换头罩/防护服模式,以便让送风装置更具针对性地输送风源。
在最新升级的送风装置中,新增风机故障报警,采用“震动+声音”双重报警模式,以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最大限度地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另外,驼人正压防护服的送风装置还可以在使用前进行酒精喷洒、擦拭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视窗材料方面,从初始的软屏视窗优化到高清防雾视窗,保证了医护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有更清晰的视野。
在经历过很多歌版本迭代升级后,最终,驼人交付出一套安全性更高、舒适性更好的新型防护产品,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证上市的医用正压防护服。
驼人集团研发的医用正压防护服
河南省人民医院ICU主任秦秉玉对驼人正压防护服给予肯定,他认为正压防护服可解决目前的防护服在临床上所带来的闷热问题,而且全面的防护也让人感觉很安全。
全球抗疫形成对防护产品的持续需求
与口罩市场相似,随着国内疫情趋稳,国内防护服需求量开始逐渐下降,部分防护服的产能开始供给海外市场订单,对国内防护服的供给量也随着需求的下降而下降。
即使是这样,疫情期间,国内防护服的消耗量也是惊人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自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4月28日,我国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消耗量约为1.41亿件,是2019年全年消耗量的33倍。
早在我国疫情趋近平息之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即明确表态鼓励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的出口,助力海外国家,与其一道抗击疫情。
据海关总署统计,3月1日至5月16日,全国共验放出口的防护产品中,口罩509亿只、防护服2.16亿件、外科手套10.4亿双。
目前,海外疫情还没有达到高峰,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然超10万,累计确诊病例已达到1660万。国内部分防护服产能也将持续供给海外市场订单。
同时,国内零星的确诊病例出现,时刻提醒着人们做好防护的重要性。全球抗疫的常态化,将会形成对防护产品的持续需求。
驼人集团在正压防护服紧锣密鼓研发的同时,也加紧研发更多类型、防护性更好的口罩,包括医用硅胶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杯型)、KN95防护口罩(鱼型)、净呼吸防护口罩等产品。
其中,医用硅胶防护口罩,集口罩和护目镜于一体,过滤效率≥97%,罩体采用医用硅胶材质,可蒸煮消毒或酒精消毒,实现重复使用的目的。
驼人医用硅胶防护口罩
驼人医用正压防护头罩
新冠疫情为驼人集团打开了医用防护品的新市场,尤其是其正压防护服产品。驼人集团也计划用三年时间,在防护领域有实力与3M比肩。
目前,驼人集团开始筹备建设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未来实现80%的医疗耗材产品可在产业新城生产,100%的医疗器械产品可在产业新城一站式采购,使长垣成为中国医疗器械集团采购的首选之地,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贡献力量。
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
2020上海国际防疫物资用品展览会将于7月30日至8月1日在上海召开,作为医疗器械企业龙头之一,驼人集团也在邀请之列,届时将展示其医用正压防护服、医用正压防护头罩、医用硅胶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头罩、口罩等产品。
国务院开会,所有省份储备医疗设备
跟着动图,「星标」赛柏蓝器械,将自动成为VIP读者,定期有福利喔~ 来源:赛柏蓝器械 整理:巧克力 文末附相关医疗设备目录 1 各省储备重要医疗设备 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IwODc3MQ==&mid=2650719698&idx=2&sn=8c25b765d90bab6e650671bc713c22aa&chksm=873b7ffeb04cf6e87d642f1d4ffdad8b609ca163de89383d0f9322440691f9b804a406002542#rd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