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药品研发

学科前沿|中国药科大学姚静团队在Nano Letters报道Protein-Like自组装纳米转换体应用于肿瘤药物高效递送

2020-05-21 12:37 325

延伸阅读:学科前沿|北京大学肖俊宇研究组报道人源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复合体及其与肺炎链球菌黏附素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

2020年5月1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肖俊宇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a pneumococcal adhesin”的研究论文,报道人源分泌型免疫球...全文>>

近日,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Nano Letters(IF:12.279)在线发表了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姚静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Transforming Complexity to Simplicity: Protein-Like Nanotransformer for Improving Tumor Drug Delivery Programmatically(https://dx.doi.org/10.1021/acs.nanolett.9b05008)。师资博士后熊慧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姚静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通过提高药物递送效率可以改善肿瘤药物的治疗效率。然而,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肿瘤组织深层渗透困难、肿瘤细胞摄取效率较低、溶酶体中的药物失活以及释药迟滞等体内递药屏障或技术壁垒仍然制约着纳米药物的发展。根据木桶定律,纳米药物在穿越上述屏障的任一环节受阻均会降低药物的总体递送效率,从而削弱药物的最终治疗效果。尽管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通过多次转换其亲疏水性或者尺寸大小以逐层贯穿这些递药屏障,然而以往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往往需要依赖于结构复杂且未经FDA批准的新型合成生物材料。此外,其所含敏感键多依赖于化学或者生物反应的完全发生。因此,这些递药系统产业转化技术壁垒大且敏感型转换效率仍然受限。为解决上述问题,姚静教授团队受蛋白质变性和复性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具有质子触发的亲疏水-尺寸转换特性及光热疗法(PT)介导的肿瘤深部递送效应的瞬时转换纳米组装体。该瞬时转换纳米组装体的构建,仅需以FDA批准的药物阿霉素,单宁酸和吲哚菁绿为构建单元,经π-π相互作用及静电作用组装为DTIG纳米转换体。研究表明,DTIG纳米转换体在血液循环的中性环境下为亲水性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在肿瘤微环境(pH6.5)及酸性溶酶体内(pH4.5)由于质子的触发可瞬时转换为疏水性大尺寸纳米颗粒,在DTIG纳米转换体撕裂溶酶体膜发生逃逸后进入细胞质环境时可再次快速恢复亲水性小尺寸特性,从而达到连续贯穿递药生物屏障的效果。该DTIG纳米组装体结合激光治疗具有良好的化疗与PT联合治疗效果以及肿瘤深层药物渗透效应,且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本研究为开发纳米药物提供了一种程序化地突破不同的肿瘤靶向药物递送屏障的新策略。

纳米药物DTIG的递药作用机制

信息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作者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Tel:025-83271227,或直接在微信平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关于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杂志是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月刊,80页,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药学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各环节技术信息为重点,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产业动态的专业媒体。

《药学进展》注重内容策划、加强组稿约稿、深度挖掘、分析药学信息资源、在药学学科进展、科研思路方法、靶点机制探讨、新药研发报告、临床用药分析、国际医药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别是医药信息内容以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权威性、时效性、新颖性、系统性、实战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刊物篇均下载率连续三年蝉联我国医药期刊榜首,复合影响因子0.760,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药学进展》编委会由国家重大专项化学药总师陈凯先院士担任主编,编委新药研发技术链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临床医院、CRO、由金融资本及知识产权相关机构百余位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组成。

《药学进展》编辑部官网:www.cpupps.cn;邮箱:yxjz@163.com;电话:025-83271227。欢迎投稿、订阅!

想回顾《药学进展》编委会主办和协办过的精彩活动吗?请戳这里!

 

→ 

→ 

→ 

→ 

延伸阅读:学科前沿|北京大学张传茂研究团队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0年4月2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传茂教授实验室在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K6-linked SUMOylation of BAF regulates nuclear integrity and DNA replication in mammalian cells”(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19/10378)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全文>>

 

→ 

→ 

→ 

→  

→  

→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延伸阅读:学科前沿|上海药物所合成具有逆转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活性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P-糖蛋白(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MDR)是癌症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因此,通过构建新颖生物活性骨架,开发具有高效低毒的P-gp抑制剂实现MDR逆转是有效治疗癌症的当务之急。研究表明,天然产物中广泛含有各种不同生物活性骨架分子,特别是大环骨架分子,它们是...全文>>

本文来源:药学进展 作者:药大新闻网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 手机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发 送

手机号码未注册时将自动创建会员账号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