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讯

《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重磅发布! “三力模型、主子榜单”深度解码全生态

2020-06-19 19:15 1444

把脉丨六大痛点、三个方案!生物医药园区如何聚力突围

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长周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其聚集化发展的特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凭借其在产业集聚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步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生物医药技术与产业发...

生物医药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诸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截至2019年底,在全国387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有193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将近一半。为探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规律,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新浪医药与赛迪顾问联合发布《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文末附榜单)。通过外驱动力、内驱动力和扩容潜力三大维度对各大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进行比较,全维解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针对园区属性,科学构建“三力模型”

“三力模型”能够从3个层次6大维度13项指标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具备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其中,内驱动力是园区发展最为核心的源动力,主要通过集聚效果、要素支撑、科创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外驱动力是园区发展的外来刺激因子,主要涉及区位交通、周边环境两个维度;扩容潜力主要评估园区内的企业饱和度,是园区未来空间扩展能力的直接体现。

表1 “三力”评估模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6

主子榜单结合,全维评估园区发展水平

《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设计了“1+3”榜单体系,即1个主榜单、3组子榜单(详细榜单见附件)。主榜单对所有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2020年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百强园区,3组子榜单分别就外驱动力、内驱动力和扩容潜力三个维度,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某个领域的表现进行评估。

整体来看,我国生物医药百强园区区域分布不均衡,差距悬殊。东部地区占生物医药百强园区60席,中部地区占17席,西部地区占15席,东北地区占8席。江苏、山东和广东三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效果遥遥领先,有40个园区入选生物医药百强园区榜单。与新生代园区相比,老牌园区仍占绝对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中,老牌园区占62席,包揽前十。新生代园区仅占38席,排名均较靠后。主要原因在于,老牌园区起步早,资源集聚完善,在生物医药企业招引过程中更具备先发优势。

内驱动力层面,国内园区普遍具备较好的科创投入能力,但科创成果产出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各园区科创资源投入力度与自身综合实力排名呈正比,充分说明创新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总体科创投入并不算低,但从科创成果产出来看,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仍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全国批准国产1类新药10个(品规),相关企业全部集中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三个园区。其中江苏省园区涉及的品类有8个,占全国的72.7%。获批创新药的企业主要集聚在长三角地区,呈高度集中态势。

外驱动力层面,新生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区位交通、生存压力方面更具优势,具备赶超老牌园区的发展潜力。交通区位方面,通过对各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到机场距离、到火车站距离进行统计,发现新生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由于规划时间比较晚,对区位交通因素考虑更为周全。交通优势前10名的园区,均为新生代园区,综合排名较为靠后。生存压力方面,虽然排名靠前的老牌园区所在城市能级更高,生活配套更完善,但同时人才竞争也更激烈、生活成本也更高。以房价收入比作为评估指标,发现新生代园区周边生存压力远小于老牌园区。

扩容潜力层面,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体的空间扩容表现不尽人意。 一方面,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等引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老牌园区,现有面积较少,承载企业较多,普遍面临扩容潜力不足的问题。以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单个企业空间面积仅有0.0038平方公里,远低于1.13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许多新规划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生代园区,规划面积较大,但受限于在行业内的吸引力,无法有效吸引企业入驻,导致存在大量闲置空间,打造自身载体特色、提升产业招商能力,是这些园区未来要重点弥补的短板。
结合经典案例,探索总结园区发展路径
《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选取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研究案例,总结其发展特点,探索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综合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园区一般具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升级配套服务、主张资源开放链接等几个方面的特质。

比如,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武汉光谷生物城,在科技创新层面通过在研发、管理和投资方面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政策,激活政府、企业、高校、平台等各主体要素,推动政企校研齐心协力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在配套服务层面,整合药监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等行政审批及服务机构,实现就地办理、“一站式”新药检验、检测和申报业务,打造生物技术研究院仪器共享中心等40个研发服务平台、2个GLP安全评价服务平台、生物药物CMO基地等5个中试生产平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等多家三甲医院、中国医药集团华中物流中心等四大物流平台,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服务能力;在资源链接层面,除了纵横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通过政策资金保障,以武汉光谷生命健康产业母基金为主导、各类社会投资机构为辅助,通过项目投资来达到串联产业内各类资源要素的目的。

直击行业痛点,预测提出园区发展建议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存在六大痛点:基础研究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失败风险较大、审批流程繁琐、合作共享屏障多和市场推广效率低,率先突破行业痛点的园区将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发展。

《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认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开放、创新、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未来应对产业痛点的必然选择。

一是未来园区将成为各类要素自由链接的开放枢纽。政策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通过园区搭建的开放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运转。

二是创新将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运营内核。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持续突破的根本动力,园区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具备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才能获得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的青睐。

三是以高效为特征的产业配套服务对刺激企业积极性具有显著效果。对医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而言,高效的审评审批流程意味着更多的市场先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创新将成为园区改善自身配套服务水平的主要路径。

附件:

解读丨新生代生物医药园区发展势如破竹,关键原因在于……

新浪医药联合赛迪顾问,今日(6月19日)正式发布《2020赛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该榜单对387家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分析,揭晓了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综合排名百强榜。 从榜单看,虽然2000年及以前成立的老牌园区上榜数量较多,占比达62%,但入榜的...

子榜单1 内驱动力

子榜单2 外驱动力

子榜单3 扩容潜力

Tips: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微信后台回复“百强榜”获取完整榜单。

END

展望丨生物医药园区下半场,如何真正实现“四级跳”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集聚化发展态势,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区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随着《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十三五”医疗器...

本文来源:新浪医药 作者:sinayiyao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 手机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发 送

手机号码未注册时将自动创建会员账号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