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国社会办医迎来了极为不寻常的一年,有哪些新闻事件成为社会办医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看医界》为您盘点如下。
策划|看医界传媒
作者|看医界编辑部(ID:vistame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感动中国,社会办医界逆行抗疫
新闻简介:当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荆楚大地之时,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和相关部门的有力组织和支持下,一群来自全国社会办医界的白衣战士自带干粮,毅然奔赴疫区,圆满打赢了抗疫战争,赢得了社会和业界的高度赞誉。
《看医界》点评:大疫面前,医疗不分公与私。社会办医界的抗疫壮举,不仅表明公益性不分公私,更是对国家关于“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调的最好注解。

政策严管,一大批医院集中更名
新闻简介: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联合4部门共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所有医疗机构名称进行排查清理,对于违规命名的,依法指导其变更名称。文件发布后,一大批涉嫌违规命名的医疗机构纷纷更名。
《看医界》点评: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医疗机构命名进入严管时代,“傍名牌”带不来真正的医院品牌,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患者口碑才是医疗品牌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基本医疗法实施,公立医院退股潮
新闻简介:2020年6月1日,基本医疗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一批公立医院参与投资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纷纷出现公立医院退股潮。
《看医界》点评:送给公立医院股份的背后,是一些民营医疗投资者寄生心态的体现,社会办医的发展需要自主打造核心竞争力。

疫情冲击,医生集团、共享医生成热点
新闻简介:在2020年10月《看医界》举办的2020上海医交会上,品牌医生集团展区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一千多家医院院长和数百家医生集团负责人。在疫情的冲击下,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获得优秀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采购医生集团服务的需求愈加旺盛。
《看医界》点评:分级诊疗的核心是优质医生资源的流动, 医生集团业态驱动的共享医生不仅是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困境的良方,更是市场化分级诊疗解决方案的积极探索。

政策支持,医生办医潮加速
新闻简介:2020年虽是困难的一年,但在国家大力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支持下,据了解一批由医生创办的医疗机构加速涌现或加速发展,赢得了市场、政府、社会、资本等多方的认可。
《看医界》点评:医生办医正在成为社会办医界的中流砥柱,在政策和资本的助力下,大批医生将成为兼职或全职创业者,有望在市场上体面地获取阳光、合理的收入。

民营医疗上市潮初现
新闻简介:2020年是民营医疗上市的丰收年,海吉亚医疗、宏力医疗成功登陆港股,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创业板IPO申请被受理,民营医疗上市的通道似乎正在趋于畅通。
《看医界》点评:民营医疗上市渠道的畅通趋势,不仅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插上资本助力的翅膀,也将吸引更多资本等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助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管理,民营医院管理年启动
新闻简介:2020年8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各级各类民营医院,开展为期三年的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以促进民营医院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看医界》点评:在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的背景下,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管理是大势所趋。

医保局严打,一批医院管理者获刑
新闻简介:随着国家医保局主导的强势监管时代的到来,2020年,一批社会办医疗机构因涉嫌诈骗医保基金被严打,医疗机构关门倒闭,医院负责人遭遇刑事处罚事件频发。
《看医界》点评:医保不是“唐僧肉”,医保局正在化身为“怒目金刚”,民营医疗靠骗保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踩医保红线没有未来。

社会办医“双评”加速推向全国
新闻简介:2020年7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信用与能力评价华东区双评工作正式启动。华东六省一市开启社会办医评信用、评能力的“双评”工作,包括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江西省在内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有望获得最高信用“3A”和能力“五星”的殊荣,也标志着社会办医“双评”工作加速推向全国。
《看医界》点评:社会办医新型评价体系的出炉和加速推进,将有助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发展和品牌建设。

上市公司抛售医院潮
新闻简介:2020年,一批转型医疗的上市公司纷纷抛售之前并购的医院,甚至不惜亏本甩卖。
《看医界》点评:医院投资就像围城,失意的城内人想出来,城外的艳羡者想进来;医疗投资不是一门赚快钱的好生意,投机者注定要失败离场。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文来源:看医界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