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营销

面对未来医疗的转型,这家药企指出了方向

2021-01-23 06:15 802

近几年,以PD-1/L1疗法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火爆,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主流的跨国药企都以各种方式切入了这一领域。这种广谱抗癌药以及背后的巨大市场,吸引了绝大多数主流医药企业的眼光。同时我们也看到,免疫治疗领域随着众多跨国药企与本土初创公司的密集加入也已逐渐成为一片“红海”。

与此同时,有少数企业已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希望探索并借助下一代新兴生物技术,带来突破性的疗法,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而在近日拜耳处方药全球媒体日活动上,拜耳处方药全球总裁Stefan Oelrich带领公司代表、合作伙伴以及医学专家集中介绍了拜耳处方药的全球发展路径以及进展。E药经理人也借此采访了Stefan Oelrich以及全球战略与业务发展负责人Marianne De Backer,更深入了解拜耳处方药“变革性创新”的更多细节以及中国市场的创新合作。
01 站在医疗创新潮流的最前沿
Stefan Oelrich首先提到:“生物医学和技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转型。拜耳的目标就是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疗法,希望站在细胞和基因疗法的最前沿,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引领医疗转型。”
细胞和基因治疗是拜耳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的疗法,密集的外部合作也打开了这家跨国药企的新局面。据Marianne De Backer介绍,2020年拜耳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25项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其产品管线和战略布局。“拜耳正处于多个不同领域的创新前沿,我们通过外部创新和合作大力推动公司转型,扩充我们具有广阔前景的产品组合。”

2020年尽管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但在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领域投资并购仍然频繁,PE/VC不断加码,新公司频频融资,大型企业一次次出手,而这背后自然是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在21世纪第二个二十年的最新潮。
细胞与基因治疗为解决疾病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为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提供了选择。拜耳近年不断增加的投资巩固了在该领域初步建立的领导地位,细胞与基因治疗也已确立为其处方药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过去一年医药行业内众多的并购中,不得不提到的是拜耳投入4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科技公司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以下简称AskBio)。AskBio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基因治疗平台公司,专注于开发腺相关病毒(AAV)基因疗法。该公司的核心技术AAV基因疗法就是一种以Adeno-Associated病毒为载体的基因疗法。
AskBio拥有一系列涉及神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包括庞贝病,帕金森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友病、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等等。
“心力衰竭和帕金森症是AskBio正在进行的两个临床项目。通过基因治疗,促使人体能够生成特定的酶或激发人体某些细胞的活力。例如帕金森症,新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患者更好地利用保留的机能并增强大脑功能,这是目前的常规药物无法实现的。”Stefan说道, “有了这些新技术,我们可以寻找不同的路径来治疗疾病。”

除了AskBio, 2016年,拜耳和创始投资者Versant Ventures以2.85亿美元的A轮融资成立了BlueRock。2019年,拜耳斥资完全收购了BlueRock公司。让Stefan颇感自豪的一点是,BlueRock公司刚刚在美国获得人体临床试验批准,这将是美国首个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研究多能干细胞源性多巴胺神经元的试验,也是干细胞领域的重大进步。“正因为有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平台,我们将通过基因编辑的干细胞注射到患有晚期帕金森病的患者大脑中,帮助已经丧失希望的患者恢复身体机能。” 
尽管没有大举进入肿瘤免疫领域,拜耳已在其更加擅长的疾病领域,通过收并购等方式,建立了更加新型的、广阔的且切合拜耳擅长领域的创新产品管线,目前,在前沿的细胞以及基因疗法领域,拜耳已经将7个项目推进到了临床阶段,此外还拥有15个临床前项目。
02 成为中国创新生态圈的“活跃分子”
全球医药产业在新冠疫情下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拜耳处方药业务的发展也未能例外。从拜耳已公布的财报显示,中国市场的业务在去年第一季度受到影响,第二季度开始就转移到欧洲、美国和全球其他市场。但从第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拜耳处方药业务正在走向复苏。目前拜耳尚未公布其第四季度业绩。
Stefan表示:“未来几年,拜耳处方药全球业务的发展路线将更加清晰,中国作为拜耳处方药最重要的市场,我们也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尽快在中国推出更多创新药物,扩展本地合作,融入中国的创新大环境,借助国家健康战略,帮助中国患者尽早获益于这些创新成果。”
据Stefan介绍,拜耳将继续最大化包括拜瑞妥和艾力雅在内现有产品组合的表现。目前这两款产品都已经被纳入医保目录之中。“但是这还不够!”Stefan表示未来三到四年拜耳将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推出三款重磅产品:
第一种是过去两年分别已在美国和欧洲获批的Nubeqa,用于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这一产品预计很快在中国获批上市。第二款则是拜耳首创的Finerenone。Finerenone是一款拜耳自主研发、针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一种治疗药物。慢性肾脏病(C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40%的患者会发展为CKD。
“它利用了一种新的作用机制,而且我们认为其所针对的领域存在巨大的医疗需求。”在Stefan看来,这款药物以及Nubeqa都将会给拜耳带来10亿欧元规模的收益。Finerenone也已有了中国上市计划。

第三款药物则来自于拜耳的收购业务。通过收购KaNDy公司,拜耳拥有了一项处于临床III期阶段的研发资产,有望为更年期后女性提供第一款非激素类治疗手段。女性健康正是拜耳具有领先地位的核心领域之一,这款产品将用于治疗更年期血管舒缩相关症状。相关报道也指出这款产品也有机会成为10亿欧元级重磅炸弹。
作为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的领军者,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内,拜耳正在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管线打造更加清晰的增长动力,拜耳目前所打造的管线也正与“健康中国”战略保持一致方向。
同时,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也在吸引拜耳的关注,2020年拜耳在全球25项许可协议、收并购等类型的合作中就包括与华领医药等中国创新公司达成的战略合作,拜耳专门成立了一个业务发展团队来负责中国地区的合作事宜。
“拜耳最近几年正在研究如何直接加入中国的创新系统,并将其中的一些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拜耳希望将我们的工作与中国的成果更多地结合起来,实现最大化协同作用。”在Stefan看来,在中国的创新生态中,拜耳将会成为一个“活跃分子”。
对此,Marianne也补充道:“中国是拜耳非常重要的重点区域,我们所制定的公司增长战略也特别关注拓展中国市场。我们不仅致力于把创新的治疗药物和新技术带给中国患者,同时也关注中国本地的创新。因此,我们希望寻求更多来自于中国的创新成果与力量。我相信在今年,中国将继续成为拜耳的一个重要创新来源!”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E药经理人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 手机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发 送

手机号码未注册时将自动创建会员账号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