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费用将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3月5日上午9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抗疫历程,同时总结了卫生健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过去一年,中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重大成果,保住了经济的基本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政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了降低患者医药负担、保障患者就医、以及完善公卫体系改革等问题,具体如下:
健康中国、疾控改革、医防协同
国家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生队伍建设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中医药、社会办医、互联网+
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疫苗监管、医保统筹补贴、优化门诊
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带量采购、保障药品供应
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大卫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