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营销

这类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医药人可以考虑下

2021-03-27 14:40 14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布局医疗领域,而凭借着自身的优势逐渐在互联网医疗中占得先机,所以对医药人来说,这些企业可以作为未来职业上的一个转型口。



最近,格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了变更,公司的经营范围新增了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这是继2020年正式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成立医药销售公司之后,格力电器又对医药行业有了新的动作。

如今,跨界进场早已不是个例,包括格力在内许多商业巨头纷纷下场开始对医药行业布局。无独有偶,互联网大厂同样对医疗健康行业的蛋糕虎视眈眈,充满了野心。

3月14日,快手全资控股公司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变更,经营范围新增健康咨询服务、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酝酿一年多的时间,快手终于在医药行业有了新的进展。这已是继阿里、百度、京东、字节跳动、腾讯等公司后又一家在医药行业有实质性行动的互联网大厂。


疫情后,在政策的鼓励下,外加扩张的市场需求,不少互联网大厂调整了战略部署,由观望的态度转变为积极的入局

腾讯整合了多个投资的独角兽公司,成立了腾讯健康,欲与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相比肩。百度也在第一季度从内容、服务、业务三个维度上做出了重新调整,上线“轻竹健康”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深入参与到各个医疗环节中。而字节跳动则在去年11月发布了面向患者的小荷APP与服务医生的小荷医生APP,整合了旗下的医疗业务线。

至此硝烟四起,互联网中的“前浪”与“后浪”们均踏上了准入门槛很高的医疗健康行业的赛道,他们如今的布局是否有利?而他们又能借助哪些自身的利好突破行业间的壁垒,实现成功跨界?

布局医药行业,互联网大厂大乱斗!

01 阿里

2014年,阿里巴巴联手云峰基金收购了中信21世纪,组建了国内互联网医疗健康第一股—阿里健康。靠着自己亲自下场布局医疗健康业务,阿里健康成为了阿里布局医疗健康战略的一步好棋。

阿里健康为基础,阿里在医疗健康行业中运作的逻辑为搭建平台,实现阿里云、淘宝、钉钉、支付宝等体系内平台间的科技与金融的资源共享,做到闭环协作发展,并不断扩展服务边界,形成了医药电商、产品追溯、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四条主要业务线。

02京东

与阿里健康的模式相似,京东志在搭建医疗健康领域的完整生态,推动电商平台的业务增长,形成京东医疗、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之间的互动效应

去年12月8日,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股价迅速攀升,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健康,被称为“2020年香港最大IPO”,掀起了不小的水花。

如今京东健康形成的业务包含医药零售、互联网医疗等板块,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分级诊疗系统,利用自身供应链和技术能力,提升医疗机构运营效率与医生的服务效率,进而吸引更多的医生入驻平台,让流量与需求相互合作。

03 百度

现阶段,百度在医疗健康行业仍处在搭建基础设施上。自去年,百度开始重整旗下业务。疫情期间,百度搜索关于医疗问题的数量大规模增长,百度便及时上线了在线问诊服务。

依靠从百度搜索这一信息前端切入口,百度势在搭建后端的内容与服务平台。2020年三月,百度将原有的百度搜索健康业务升级成为百度健康这一全新品牌,联合1000多家公立医院和超过30万名医生,布局了百度健康医典和百度健康问医生这两块生态。

除此以外,百度健康也在加速尝试新的内容与服务模式,例如在线诊播、健康商城、医疗AI产品等业务引导内容与流量相互加持,发展数字医疗

04 腾讯


与阿里、京东的思路不同,腾讯的医疗健康布局更注重投资与连接。围绕着微信,通过投资与整合旗下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成立腾讯健康完成医生、患者、医疗机构之间的连接,实现由B端到C端的行业生态闭环

目前,腾讯自有的医疗产品包括微信智慧医院、糖大夫、腾讯医典、腾讯觅影等,联合与医疗信息化企业(如东华软件等)、保险企业(如康泰等)、医药器械企业(如西门子医疗等)和制药企业(如礼来等)展开合作,巩固自己的医疗生态布局。

05 字节跳动

2020年以来,字节跳动在医疗健康行业完成了许多大动作。从全资收购百科名医线上生成科普内容板块,到推出“小荷APP”和“夭零贰互联网医院”搭建互动问诊平台,再到开展“松果门诊”线下诊疗机构。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字节跳动打出了线上+线下的组合拳

除此以外,据晚点LatePost报道,字节跳动AI Lab位于北京、上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Mountain View三地的团队在招揽AI Drug领域人才,看来医疗AI准备成为字节跳动商业版图的下一个落脚点。

虽说目前字节跳动初涉医疗健康领域,但已展现出相当的自信与体量来抵挡住其他大厂的攻势。未来如何运用好强大的信息计算能力在互联网医疗建设上,将成为字节跳动的挑战。

二 占领高地,互联网大厂靠什么制胜?



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医药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药品零售线下销售额为431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44亿元,增长率为6%,而线上药品销售额比上年增加了591亿元,增长率为59%,线上增量的绝对值约是线下的2.4倍

随着国家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深入,许多互联网大厂正在发力的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着新的业务增长点。

虽然各家争鸣,想要占领未来的市场高地,但是在现有的布局中仍暴露出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生覆盖率低等问题,如何能借助互联网的利好在互联网医疗的扩张中占据先机,可以利用流量、效率和政策这三个角度来完善:

01 流量

流量是互联网大厂最引以为傲的资本,搜索流量、视频流量、电商流量、社交流量都是建立在互联网产品广大的用户基础之上,自然能直接触达到用户端

同时,用户画像、用户行为等数据都可以被互联网利用,形成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加强互联网平台的用户转化率,增加医疗健康产品的销量。通过流量背后的数据计算得来的结果帮助互联网搭建完整的平台策略。

而且,医疗信息的更替需要依靠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流转能力,及时捕捉信息更新,传达到用户尾端。互联网大厂借助流量帮助患者找到对应的科普,甚至是对口的医生以及符合的医疗信息。这能帮助互联网大厂拉近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也促进了在线问诊的有效性,也降低了部分患者获取线下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医生资质的审核是大厂需要加强的,短视频平台涌现的“假”医疗科普可能会被广泛传播,但真实医生的声誉渐受影响,每天忙于辟谣和维权。


02 效率

当然,在线问诊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医生的在线时间。由于医生的本职工作与医院之间存在强烈的绑定关系,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公益性质的进行线上问诊,因此医生能花费于在线平台的时间有限。

如何解决这一效率问题,互联网大厂可以从医院的数量上入手,增加区域级的医院,提升医生的数量来覆盖更多的患者。

互联网大厂还需要加强补充医生的专业信息,形成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对应性,减少问诊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升在线诊疗效率。

互联网大厂本身的商业基础设施也能为医药行业提升流通的效率。成熟的物流体系、供应链、仓储系统、溯源技术等可以加强药物流通的监督,加速药物物流的发展,弥补新特药储存难度与物流速度。

03 政策

医药行业本身存在着高准入门槛,有着严格的监管和合规要求,政策的变更也时有发生,更需要互联网大厂着重于对政策的专业理解,加强监管力度


因此,除了科技人才,具备专业知识的中层和基层医疗行业的人才如果能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中,补足大厂专业上的不足,尝试对医药行业规则与规律进行深入的理解,可以减少网络中隐蔽、虚拟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虽然“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在鼓励着互联网大厂开拓新的天地,但是一旦失去对医药行业政策的遵守,试图改变或扭曲医药行业的规则以提升获利的空间,将会与医药行业背后息息相关的生命健康准则所背离。流量和效率或许是互联网大厂布局的法宝,但是关乎合规的政策或许才是成败的关键。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本文来源:医药代表 作者:Janessa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 手机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发 送

手机号码未注册时将自动创建会员账号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