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器械

奥林巴斯:重要业务出售

2020-07-07 19:20 2100

21万医用外科口罩,全部召回

跟着动图,「星标」赛柏蓝器械,将自动成为VIP读者,定期有福利喔~  来源:药店经理人 最近一段时间,口罩等防疫用品质量成为了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一批接着一批不合格口罩正在被召回。   21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全部召回   近日,陕西省药...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赛柏蓝器械

跟着动图,「星标」赛柏蓝器械,将自动成为VIP读者,定期有福利喔~


 来源:赛柏蓝器械
 整理:巧克力


连亏三年,年底前转让业务




 1 

奥林巴斯出售业务

 

 

近日,奥林巴斯发布通知称,已与日本产业合作伙伴股份公司(“JIP”)签署了映像事业转让意向确认书。双方达成协议计划在2020年底完成以数码相机和IC录音机为代表的奥林巴斯映像业务的转让。

 

1919年,奥林巴斯成立,主要生产显微镜,1936年,奥林巴斯凭借其光学技术优势开发出了第一台相机,正式进军相机行业,而84年后,这一业务被出售。

 

据了解,在智能手机拍摄功能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奥林巴斯相机业务受到严重冲击,其相机业务连续3年亏损,2019财年亏损额达到10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

 

奥林巴斯相机业务目前只占到公司营业额的不到6%,在出售之前,奥林巴斯业务主要包括映像领域和医疗领域,其中映像领域包括微型单电相机、数码便携相机、数码录音笔等产品,医疗领域主要包括消化内镜和外科等产品。

 

出售映像业务后,奥林巴斯或将完全成为一家医疗企业,专注医疗器械行业,据了解,奥林巴斯的相关内窥镜产品业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奥林巴斯就已经开始了早期胃镜的开发。1950年,奥林巴斯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性的胃内照相机,1952年又推出了胃镜照相机。

 

2011 年,奥林巴斯爆发假账丑闻,2013年终于扭亏为盈,能取得这样的转变或许就有内窥镜的一份功劳。

 

2014年财年,奥林巴斯总销售额为7132亿日元,其中 69% 来自医疗设备、14% 来自显微镜、13% 来自相机;到2017 年财年,其医疗业务收入占比高达 77%。

 

 

 2 

内窥镜老大或面对「强敌」

 

器械配置开始:16省新建大批医院

跟着动图,「星标」赛柏蓝器械,将自动成为VIP读者,定期有福利喔~  来源:医管界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暴露出诸多公共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尽管此次疫情是随机事件,但今后加大公共卫生建设已成必然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多地均着手扩建或新建...

 

据了解,医用内窥镜可通过人体天然腔道或经微创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导入到需要检查或手术的器官,观察内部病变组织。目前已广泛应用到耳鼻喉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骨外科、胸腔心血管外科等领域。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64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85亿美元,预计2024将将达到283亿美元,复合增速约为6%。

 

据了解,内窥镜分为硬式内窥镜和软式内窥镜,软镜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及分辨率,经过多年发展,内窥镜行业逐步实现由硬镜到软镜的升级替代。

 

内窥镜技术壁垒高,市场集中度很高,尤其是软式内窥镜,日本企业凭借CCD图像传感器技术在全球形成垄断,2018年行业奥林巴斯市占率达到65%,宾得和富士并列第二,市占率为14%。硬式内窥镜主要由德国和日本企业垄断市场。

 

我国内窥镜技术逐步发展成熟,产品主要覆盖中低端内窥镜并向国外出口,销量占比在20%左右,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中高端内窥镜仍然由进口企业垄断。

 

目前迈瑞医疗已踏进内窥镜赛道,或将成为奥林巴斯的竞争对手。

 

2019年7月11日,迈瑞医疗发布2019年半年业绩预告表示,已在内窥镜手术器械和硬镜系统方面有所投入,并有一定技术积累,将培育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今年4月2日,迈瑞医疗发布2019年年报表示,除了三大产品领域之外,公司正在积极培育微创外科领域业务,目前包括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光学内窥镜等。


 


重要提示

目前,微信 公众号浏览顺序已经不是按时间,而是随机推送。

所以,如果您对我们没有星标,或很少点在看,赛柏蓝器械将不会出现在您的公众号列表中, 能看不到我们的推送消息了 。 

如果大家觉得我们及时、准确、有用,请务必把我们 标记上星标(具体操作可参考文首动图) ,给我们一个 「在看」(文末右下角) 或直接点击左下角「点赞」,我们将持续为您每日解读医疗器械行业。




严正声明
1.本文版权归赛柏蓝器械(ID:medchina)所有。
2.媒体与其他公众号欲转载稿件,请务必通过文末留言提出申请,经回复许可后方可转载。
3.转载须在“标题下+正文前”位置标注来源、作者。

4.未经授权删减转、截图转、用于商业用途、不按照要求标明来源和作者,一律追责与投诉到底。






政策发力,耗材企业大考验

种种迹象想表明,国家带量采购发力,耗材企业大考验来了。 纵然,带量采购让耗材企业倍感焦炉,降价是迟早要来的考验。但是,医疗改革对耗材试剂企业依然存在机遇,关键是看如何理解、使用政策。 想要正确理解、使用政策,就要明白政策预设的轨道,知己知彼才...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 手机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发 送

手机号码未注册时将自动创建会员账号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