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融资

多家民营眼科连锁冲刺IPO,眼药研发备受关注,眼科春天已至?

2021-03-02 10:33 547

眼睛作为人体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至少有80%的外界信息都是经眼睛获得。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敏源增加、生活习惯不当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白内障、近视、干眼症等眼部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

据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71-80岁老年人的白内障发病率达29%,81岁以上老年人的白内障发病率更是高达48%。此外,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近视眼总体发生率超90%。

庞大的数据背后,是眼科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

2020年,资本对眼科市场热度不减,虽然未能复制2018年的资本市场盛况,但诞生了大笔大额融资,据动脉橙数据中心显示,2020年眼科行业共有7家企业获得了上亿元投资。多家民营眼科医院相继奔赴IPO,也让眼科市场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

动脉网盘点了国内70家眼科企业的融资数据,并通过分析产业细分领域、主要政策以及2020年眼科行业融资事件等信息,了解国内眼科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国内眼科行业投融资分析

纵观国内眼科企业的融资历史,可以发现眼科领域的融资事件从2015年开始起步,2015年之前的融资事件仅11起,到2018年,国内眼科企业融资事件出现急剧增长,随后在2019年出现回落。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中心

我们认为2018年融资总数急剧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政策推动的影响。

2016年10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了七方面的工作措施,包括完善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防治导致盲和视觉损伤的主要眼病;规范开展低视力康复工作;开展眼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

从融资轮次分布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天使轮和A轮,虽然行业内已有爱尔眼科这一巨头,但我国目前眼科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多家企业入局眼科行业,发展仍在早期阶段。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中心

眼科行业包括眼科器械、眼科药物及眼科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从获融资企业业务角度来看,2015-2020年约有49%的融资事件都集中在眼科器械研发领域。大部分眼科疾病难以通过药物治愈,药物通常只起到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因此部分人更愿意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彻底治疗。而且基于眼睛结构的复杂性,眼科手术对器械的依赖性较高,眼科器械相较于眼药而言,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中心

眼科药物研发领域从融资事件数目上看显然不那么具有优势,但从融资金额的角度来看,眼科药物研发领域也颇受资本关注。截止到目前,融资总额排行TOP5的眼科企业中,有三家企业从事药物研发(仅统计对外公布具体金额的融资事件)。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中心(注:已上市企业仅统计上市前融资金额)

兆科眼科是上市公司李氏大药厂旗下的药物研发公司,主要从事眼科药品开发、制造和营销,其产品组合多样化,包括小分子及生物制剂,也包括新药及仿制药,涵盖干眼、青光眼、湿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至角膜损伤及炎症疾病等各种眼科适应症。

2020年10月,兆科眼科完成1.45亿美元融资,由TPG、高瓴资本等机构投资。同年12月,李氏大药厂向香港联交所呈交上市申请,申请批准兆科眼科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普瑞眼科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门诊、临床、医疗和医疗技术开发为一体的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于2019年先后完成了4亿元Pre-IPO融资和2亿元战略融资,并于2020年7月递交上市申请。

纽福斯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基因治疗眼遗传疾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公司自2008年开始进行大量基础研究,2011年完成全球首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基因治疗临床研究。2020年4月,纽福斯完成了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复星资本领投的1.3亿元A轮融资,今年2月,纽福斯完成了由国方资本和华新资本领投的4亿元B轮融资。

朝聚眼科前身“朝聚眼科诊所”成立于1988年,发展过程中以华北地区为中心扩建服务网络。截止到2020年12月,朝聚眼科已拥有17间眼科医院以及23家视光中心。2021年1月,朝聚眼科冲刺港交所,于1月4日提交上市申请。

典晶生物由礼来亚洲基金与两位海归博士共同创办,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全球创新疗法的眼科生物技术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在上海设有商务中心。2020年11月,典晶生物完成了由礼来亚洲基金、高瓴创投和泉创资本共同领投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


政策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持续对细分眼部疾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规划,包括提高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加强对青少年屈光不正的筛查与矫正、进一步降低各年龄段学生近视率等目标。受到政策的支持和帮助,眼科医疗服务机构获得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保障,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

眼科行业相关政策(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2020年6月,卫健委发布《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明确下一步将结合我国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进一步完善三级防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


2020年国内眼科市场分析

动脉网通过梳理了2020年全年眼科各个领域的融资情况,共统计到有19起融资事件,与2019年融资事件数相差不大。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中心

从融资金额分布来看,在已披露金额的15家企业中,有47%的企业单笔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

从获融资企业业务来看,接近一半的融资事件都发生在药物研发领域,眼科服务领域却一反常态,仅视康眼科和上海润尔健康管理旗下的未来视界获得了融资,眼科器械领域则保持着正常的发展态势。


>>>>眼科器械:中高端耗材、设备进口替代起步

眼科器械包括眼外科和视力保健两大领域,其中眼外科包括各类眼外科手术所涉产品、耗材和设备,视力保健产品则包括隐形眼镜和眼部健康产品(非处方类滴眼液、隐形眼镜护理液等)。

目前,国内眼科器械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都是由爱尔康、依视路、强生等国外企业占据。一直以来,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设备等器械设备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进口。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眼科器械进口额为75.6亿元,约占国内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40%。

近年来,多家国内厂商在中高端眼科医疗耗材市场持续发力,爱博诺德、蕾明视康、欧普康视等企业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晶状体、OK镜等产品,逐渐开启进口替代之路。

2020年7月,爱博诺德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首家完成科创板上市的眼科医疗器械企业,再度引发市场对眼科器械的关注。

设备研发方面,国内企业也纷纷开始国产之路。以眼科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为例,据NMPA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0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部分企业也已进行市场化布局。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多家企业尝试将AI辅助诊断技术应用到眼部疾病诊断中。2020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分别来自深圳硅基智能科技和上海鹰瞳智能科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适用于对成年糖尿病患者的双眼彩色颜色图像进行分析,可为执业医生提供糖网病辅助诊断建议。

除上述两家企业之外,致远慧图、上工医信、体素科技、百度灵医智惠等企业也在通过将AI技术融入到眼病筛查中,并对应开发了诊断平台和软件。


>>>>眼科药物:抗VEGF药物研发加速,基因疗法或成眼科治疗突破点

和眼科器械市场情况类似的是,目前国内眼药市场仍是由参天制药、诺华、爱尔康等外资企业主导。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眼科用药情况中,进口药物占据了64.08%,而国产药物仅占35.92%。

新药研发方面,受限于眼科疾病病因的基础研究进程缓慢,大部分企业的药物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发已获批药物的改良工艺和新剂型上,而不是发现新的靶点或作用机制。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异军突起,被业内解读为代表眼科用药市场的未来方向。VEGF在多种眼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发病时,眼内VEGF浓度增加,产生不健康的新生血管,从而导致黄斑肿胀和损伤、纤维性瘢痕等疾病。抗VEGF药物的使用则能抑制眼科疾病的进展,实现大多数眼底新生血管病患的视力改善。

目前我国已获批上市的抗VEGF药物共有三款,即诺华的雷珠单抗、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和拜耳的阿柏西普。

据统计,2019年中国样本医院雷珠单抗注射液销售额为4.61亿元,同比增长44.1%,样本医院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销售额4.22亿元,同比增长37.9%。

潜在的市场机会也引来的企业的争相布局。据NMPA药品评审中心数据显示,2017-2020年期间,共有21种国产眼科新药的临床批件、生产等申请获得了受理,其中抗VEGF相关药物有11种。

2020年10月,亿胜生物旗下子公司珠海亿胜与复宏汉霖签订了一项共同开发及独家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复宏汉霖自主开发与生产的贝伐珠单抗HLX04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等眼科适应症。

于2020年7月上市的欧康维视也同绿叶制药集团旗下的博安生物达成合作关系,在中国共同开发博安生物的在研生物药LY09004,同时,欧康维视也获得了该产品在中国地区的独家推广及商业化授权。

除眼底血管病变市场外,干眼症也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眼病之一。据《2013干眼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国内干眼症发病率为 21%-30%,且就诊率较低。现阶段干眼症发病的关键机制为眼表炎症,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作为人工泪液的常见类型在我国年销售量可达到10亿。

当干眼症处于初期时,主要通过人工泪液缓解病症进展。当干眼症恶化为中重度时,则需要人工泪液和抗炎类药物的配合使用,现阶段常用抗炎药为环孢素滴眼液。目前我国干眼症抗炎药物大多为仿制药研发为主,或从国外药厂引进管线。2020年6月,兴齐眼药研发的3类仿制药孢素滴眼液(Ⅱ)成功获批上市,为国内首款获批的用于干眼抗炎治疗的环孢素类药物。

由于药品类型短缺,亿胜生物、远大医药、恒瑞医药、兆科眼科、维眸生物等企业也正在纷纷推进干眼症抗炎药物的研发,并已陆续进入临床阶段。

此外,近年来,基因疗法也在眼科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由于眼球具有屈光间质透明、相对封闭等特殊解剖结构,且许多遗传性的眼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基因治疗技术是公认的治疗眼科病的有效方法,同时眼科也逐渐成为基因治疗中进展最迅速的适应症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已有纽福斯、中因科技等企业入局眼科基因药物研发领域。

作为首家专注于眼科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企业,纽福斯以Leber’s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为突破口,研发了首款玻璃体腔给药的药物NR082。2020年9月,NR082成功获得了美国FDA孤儿药资格,今年1月,纽福斯提交的NR082临床试验注册申报也获得了NMPA审评中心的受理。

诚然,我国眼科药物行业仍旧存在“少药”的情况,仍有大量的临床需求未被满足。但在如今国内多家药企争相发力的情况下,更多突破性的新药和疗法被研发,“少药”现象也将改善。


>>>>眼科医疗服务:眼科连锁陆续奔赴IPO

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包括眼病诊疗、屈光矫正和医学视光三大板块,眼病诊疗主要针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疾病,屈光矫正则包括各类激光手术,医学视光是指综合各种情况得出的科学的眼光处方,区别于在一般眼镜店进行的普通验光。

2020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领域可以说是热闹非常——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三家眼科连锁机构陆续递交IPO申请,据招股书显示,三家企业近两年公司都达到了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创业板上市标准。而就在2021年年初,同为眼科连锁机构的朝聚眼科也进行了IPO申请。

某种程度上,眼科与口腔科十分类似,业界更是有“金眼银牙”之称,看起来,眼科是个赚钱业务。但根据国研证券研报显示,眼科整体收入水平和利润贡献度在公立医院相对较低,而且验光眼镜、近视手术都属消费医疗,并不被纳入医保。因此和口腔行业一样,眼科很容易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消费医疗领域。

眼科服务领域融资TOP5企业(已上市企业仅统计上市前融资总额)

当谈及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时,很难不想到爱尔眼科这一眼科连锁头部企业。现如今,爱尔眼科市值已突破3000亿元,相较于2009年上市之时,上涨超40倍,这种情况下,其他眼科连锁机构还有机会吗?

眼科医疗服务市场作为眼科市场最大的一部分,目前市场规模大约为1240亿,伴随着眼病发生率的提升和患者自我诊断意识的提升,未来眼科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张。爱尔眼科作为行业龙头也仅占有市场10%左右的份额,其余眼科连锁机构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高值耗材集采或将推动进口替代加速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5%的盲症、25%的中重度视力损伤等来自未及时治疗的白内障。目前白内障唯一确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法,人工晶状体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

2019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意味着国家层面的高值耗材控费正式拉开大幕,人工晶状体作为高值耗材也陆续开启了地方试点集采。

国内人工晶状体部分地区集采情况(信息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目前,人工晶状体带量采购省份的全国覆盖率已超70%,从整体的统计数据来看,人工晶状体谈判项目的整体平均降幅约34%。在此背景下,人工晶状体成为了未来高值耗材国采的热点预测项目之一。

此前在进口品牌垄断的情况下,国产品牌的优势并不明显,但随着国产品牌技术水平的提升,带量采购将其性价比更高的优势凸显,能够带给国产品牌更多的市场机会。

总体而言,我国眼科行业仍旧是一个蓝海市场,器械、药物等领域在进口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且国内企业持续发力的情况下,潜在发展空间巨大,眼科医疗服务领域随着多家企业的IPO冲刺也持续升温。未来,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政策的推进作用,眼科行业还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动脉网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 手机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发 送

手机号码未注册时将自动创建会员账号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