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融资

9个目标6大方向,2021两会告诉你医疗健康将这样变

2021-03-08 10:18 835

2021年3月4日-5日,2021年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如期在北京开幕。

本次“两会”举办之际正值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年。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从长远来说,本次“两会”的意义十分重大。

针对十四五的医疗健康规划,参会代表及委员们将提出哪些具体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企业家们又将关注哪些医疗健康的细分领域?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对参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建议和提案进行了筛选整理,总结出了几个方向。这也代表了医疗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规划有哪些健康目标,分解到今年又有哪些具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国印发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由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卫生健康委则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

总体而言,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那么,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又有哪些目标呢?

在去年底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针对医疗健康领域,《建议》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规划。这也代表了未来五年我国健康事业需要达到的目标。

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进行了概述,更加细化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健康目标。

其中提到“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的目标。

这些目标分解到2021年共有9个目标——即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下列9个目标。


1、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2、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3、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4、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5、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6、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7、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8、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9、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这些目标也代表了医疗健康行业未来的发展重心,将在年内落地实施。按照惯例,具体的实施细则将在之后密集出台。


哪些议案建议和提案与医疗健康相关?

我们对参会代表及委员们有关医疗健康领域的部分议案建议和提案进行了整理(截至3月5日)。总的来说,可以将它们分为中医药传承发展填补老年人“数字鸿沟”加强医保覆盖及商保补充鼓励扶持医药器械“国产替代”数字医疗应用强化基层医疗六大方向。


>>>>集采先行,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传承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在新冠肺炎中的优异表现显示中医在应对部分病症有着远超西医的效果,经过数字化改造后有极大的潜力。同时,基于我国老龄化和亚健康趋势明显,数字化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也有巨大需求。

正因为此,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药,成为了相关行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总的来说,中医药集采和数字化赋能是最受关注的两个方向。

首先是中药集采。从中药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局面不容乐观。全国有超过5000家中药厂和超过10000个中药批号,年药品收入约8000亿元。中药生产“小、散、乱”现象普遍存在,既浪费社会资源,也加大了政府监管的工作量和难度。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建议加快中药及配方颗粒进入集中采购。近年来,国家推行药品集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幅节省医保开支、解决药价虚高;同时,大幅减少了药品购销过程中回扣盛行的不正之风,并引导药品生产企业淡化营销强化管理。

他建议应创造条件尽快对中成药实施药品集采,让更多中药生产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完善标准体系,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药品集中带量招标采购体系,促进中药配方颗粒的更好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集团董事长肖伟也建议我国应建立符合中药复杂特点和独特属性的集中带量采购管理模式,制定“分类+通用名”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他还建议在集中采购过程中,研究制定科学的药品成本价格评估体系,设定合理的集采比价的价格底线,保证中成药的产品品质。

除了集采之外,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对中医药赋能也是一大话题。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态势良好,有力提升了产业融合创新水平,推动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新冠疫情推动了民众对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认可。

全国政协委员、翔宇集团董事长林凡儒建议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与物联网融合,抓住发展物联网的风口,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抓住实现弯道超车甚至领跑的机遇。

林凡儒建议应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与物联网的融合,促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借助物联网实现中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中药材种植阶段、中药生产阶段和中药流通阶段引入数字化技术赋能。

其次,应建设中医药产业信息平台打通中医药一二三产业,整合上游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到客户需求信息,实现中医药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最后,则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促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主要可从运用数字技术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及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两方面入手。

全国人大代表、九芝堂董事长李振国对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议案建议。他认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这五方面包括完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前沿阵地;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奠定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发展模式;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加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民。


>>>>填补“数字鸿沟”,积极应对老龄化

目前,我国正面临社会老龄化加速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彼此碰撞,使得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突显。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健康码成为了出行必备的基础信息,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多将服务资源往线上转移,但很多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上存在难度。

截至2020年12月,60岁及以上网民在网民中占比仅有11.2%,远低于该年龄段在人口中的占比。与此同时,我国约有2.74亿老年人手机用户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仅有约1.34亿。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他认为应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技术适老化的中长期目标规划,明确重点建设方向和发展阶段,并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做好老年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

同时,雷军建议有关部门应制定智能技术适老标准;并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并引导和鼓励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目前,工信部已于2021年1月起启动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推动网站、APP进行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提案之一也与“老龄化”有关。他建议加快推动智慧养老进社区,用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更幸福。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情况加剧,90%的老年人需要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但极少有能够系统性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社区。

李彦宏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智能设备进社区,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在社区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引入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这既能便利老年人的生活,也能帮助社区实现养老管理智能化,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政府可通过三步实现目标。第一部是加速实现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化,通过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对健康医疗数据进行收集与跟踪,从而更好地管理健康。

同时,还需要加快建设搭载在智能设备中的适老化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通社区服务资源和卫生医疗资源,面向老年人提供家医服务、慢病管理、紧急呼叫等综合服务。

第二步则是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全面普及以语音为核心,结合眼神、手势等多模交互的人工智能助手,将其搭载到老年人常用的设备中,让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都能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

最后,依托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选择老年人较多、陪护需求较高的社区进行智慧养老试点。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在提案中建议从三方面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规划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

首先,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并非全部,更应在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全面和平衡。利用人工智能、5G等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解决劳动力不足,从而再次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其次,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扶持与综合监管双管齐下,形成推荐性适老化行业标准。对于积极投身适老化改造的产品及服务,纳入示范应用目录,给予推广渠道、优惠财税等激励政策,使适老化改造迸发出市场的活力。

最后,聚合社会力量,形成产业内外协同,分布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行业协会及新闻媒体在其中的应有作用。

总的来说,数字技术如何为老年人更好地服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个大热点。


>>>>进一步加强医保覆盖,发挥商保补充作用

加强医保覆盖向来是“两会”的热门话题,本次两会也不例外。随着集采政策的逐渐深入,医保资金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应用,如何更好地扩大覆盖面自然也相当为人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制药董事长王威东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入手,建议取消获批上市生物创新药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的时间限制,实现药品获批与医保准入紧密衔接。同时综合统筹考虑生物药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研发风险高的特点,在医保谈判价格上考虑企业的合理利润,以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建议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抑郁症发病率高,发病时间长,是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但抑郁症知识普及性不足,干预治疗可及性不足。目前,抑郁症尚未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针对当前抑郁症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李小琴建议应加强抑郁症等心境障碍疾病的常识教育和宣传,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破除抑郁症污名化和偏见。同时,要定期组织开展抑郁症流调,建立抑郁症筛查递进式服务体系。此外,还应细化社会保障措施,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除了抑郁症,慢性皮肤病也被代表委员们关注。慢性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是与免疫相关涉及全身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许多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晰。绝大多数确诊患者病因复杂,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患者生活质量堪忧。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建议应出台相关医保政策,将慢性皮肤病纳入门诊慢性病保障范畴,包括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正规治疗费用完全纳入医保序列,引导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并将相关创新药及生物制剂动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举措,提升慢性皮肤病医疗保障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在议案建议中建议明确“惠民保”业务定位,纳入商业健康保险监管范畴。

作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补充,“惠民保”在2020年获得了高速发展,截至2020年12月初,“惠民保”已经席卷了全国50多个城市,覆盖人群超过2500万拥有基本医保的参保人。不过,“惠民保”的普惠性质决定了它要以保本微利的方式运营。加上较高的宣传运营费用,以及低额的保费,持续运营难度不小。

周燕芳认为“惠民保”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坚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原则,构建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格局。应避免部分地区因项目盲目上线导致销售成本高企、保障表现不足,对持续经营造成风险。

因此,政府需要明确“惠民保”业务定位,从政府定制转变为市场化运作,并且,通过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惠民保”业务的发展、推进医保与商保的数据共享、探索区域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等举措,进而形成“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辉瑞中国企业资深顾问冯丹龙建议加快推进建立国家级商业保险信息共享与支持平台的建设,加强引导和规范管理。同时,政府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应给予鼓励,促进实现在商保监管工作上“做减法”,在完善支持和服务上“做加法”,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提交的提案提出四点建议,希望更好发挥金融保险优势,推动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这四点建议包括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强化三支柱间的衔接转换贯通、引导养老金融产品形成专属优势、试点先行推进三支柱改革。


>>>>做大做强医药器械事业,“国产替代”正当时

作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医药及器械行业的发展一直为人关注。围绕这一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群策群力,提出了不少的议案建议及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建议创新国企办医,做大健康产业,充分发挥通用技术集团在医疗方面的核心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医药医疗健康集团。

作为国资委批准的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三家中央企业之一,通用技术集团在国企办医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医疗服务也是通用技术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目前,通用技术集团作为以医药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央企,承接重组了17家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的医疗机构,所属医疗机构达到154家,辐射全国21个省市,医院的床位数达到32000张,门急诊接诊数量达到1600万人次,服务央企员工将近500万人和广大居民群众。

他建议未来应充分发挥通用技术集团在医疗方面的核心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医药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也建议“十四五”期间,政府应积极扶持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建议科创板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科技属性,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我国尽快出台专门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顶层政策,在审评审批、国产替代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第二,加快审评审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第三,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发展;第四,增强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议案建议中建议进一步拓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场景,以减少进口医疗器械对我国医疗诊断、治疗数据以及患者档案等信息的安全隐患。

目前,进口医疗器械因其质量稳定和良好口碑占据了医院核心科室医疗器械的主要份额。尤其是在放化疗设备、影像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内市场更是长期被跨国公司所垄断,造成了大量的采购资金流向跨国巨头,且相应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因此,作为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的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能否实现“国产替代”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事实上,国产医疗设备在国外品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关键突破。

周云杰代表建议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着手,提升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战略高度;继续支持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技术升级,掌握核心技术。

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速相关专项规划的实施,扩大国产医疗器械的应用推广。其次,则是建议国家继续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技术升级,提升聚焦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医疗器械资金投入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建议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包括医保、准入等解决创新药过度重复问题;进一步加快药品审评审批,逐渐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建立创新药价值体系,结合临床的需求对创新药进行分类,给予不同的对待;推动简化医保谈判创新药落地医院与药店的准入流程。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的市场环境不断好转。但同时,部分品种的过度重复也引起了行业的隐忧。尤其以PD-1最为典型——目前,国内共有8款PD-1药物在售,在研的则有数十款之多。孙飘扬建议我国应借鉴美国的政策,对新药审批审评政策和医保支付上进行调整,对先来者和后来者进行一定的区别对待,从而鼓励创新,尽可能避免同质化竞争。

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的议案建议中建议建立健全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体系。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指将药品上市审批程序与药品专利纠纷解决程序、药品监管部门职能与专利管理部门职能相衔接的制度。

这一制度内含或关联专利期延长、简化新药申请、专利挑战和首仿药等系列制度,是直接关系着专利药产业保护、仿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仿制药使用替代的基础性、关键性制度。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专利链接制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仿制药替代使用,促进产业发展。

陈保华认为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存在不合理、不完备,制约仿制药企业挑战专利抢首仿的动力,进而制约我国仿制药产业发展和仿制药替代。因此,必须要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体系。

他建议应加快修订健全《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完善“专利期补偿”制度;完善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建立“简化新药申请”制度;明确规定“首仿日”和“首仿者”范围;建立专利链接有关机制,保障专利链接制度的落实;发挥使用环节的“拉动”和监管环节的“保障”促进作用这七个方面来建立健全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在提案之一中建议对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进行更具可操作性的优化,从而助力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创新。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五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尽管2020年选择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中超4成为药企,但唯一一家试图以第五套标准申报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审核中也将适用标准从第五套标准修改为第二套,从而导致至今仍无器械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这是因为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的申报操作细则有待明确,增加了企业申报和监管审核实质判断的难度。从提高第五套标准实操性出发,沈南鹏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是界定医疗器械企业申报分类,明确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准。其次,则是适度动态调整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结合医疗器械的特性出台定制化判断条件。

他认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进一步明确审核要点,细化上市操作规范,有利于更多符合科创属性的研发型医疗器械企业脱颖而出,加速其研发与成果转化进程。

总的来说,在十四五期间,医药及器械的“国产替代”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这也关系到我国未来优势产业的打造。


>>>>打通数据孤岛,赋能基层医疗,数字医疗备受期待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份议案建议和提案聚焦数字化医疗领域。这些议案建议和提案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执行都给出了真知灼见,数字医疗的未来也备受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议案建议中建议数字经济应在特定领域开展创新试点。他认为我国已经形成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欧洲的数字经济模式,在不少领域和环节构筑起相对优势,建议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金融科技等特定领域,开展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创新试点。

他认为应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予以关注,减少数字化升级失控对原有业态的从业者造成冲击。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平台企业,应该将发展置于安全底线之上,强化商业伦理规则,将创新置于有效监管之下。

此外,我们应进一步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企业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创新监管与治理方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字经济治理的新路,构建未来发展优势,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CEO雷军则就数字医疗如何赋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县域基层医疗体系的数字化程度仍有待加强,预警调度效率可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亟需均衡分布。因此,我国应推动县域医防数据互联共享,争取实现全覆盖。

同时,他还建议鼓励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加强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他表示,国家可推动相关政策意见落地见效,在有力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对医疗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有效判断。

在疫情期间,以健康码为代表数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各地数据标准及信息并不统一也造就了不少的问题。以此为典型,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便在提案中建议应统一各地医疗数据保准。他表示由于缺少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新冠疫情期间各地信息软件互不兼容,一度出现各地健康码无法互认,出现万“码”奔腾的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可以探索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识别码,以居民电子健康码替代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卡,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规范应用,实现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健康信息调阅共享,从而解决“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问题。

此外,他建议还应加强各级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完善院内外信息化平台搭建,提高医院数据质量及数据应用能力,依托于高质量病人数据,优化慢病病人追踪管理,急重症病人快速响应处置。并依托5G和物联网的建设推广,推动形成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为避免数据隐私泄露的风险。霍勇还建议,建立并完善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涉及个人数据保护的闭环管理流程,包括普及法律法规、建立和推广建设执行准则、建立相应的建设审察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医疗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对个人数据安全的持续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也指出,中国以互联网医院为雏形的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初具规模,但也面临水平不高、互联互通程度较低、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他建议我国应进一步拓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智慧医疗服务。完善“智慧+康养”服务,以培训提升老年人医疗健康APP使用率;推进“智慧+医防”服务,结合网格化医联体建设,对居民开展持续性健康监护和规范治疗。


>>>>落实分级诊疗,强化基层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分级诊疗实施的一大难题。在新冠疫情中,这一问题显现无疑,亟待解决。如何改善基层医疗及疾控能力,将是我国未来是否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一大关键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在议案建议中就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提出了看法。他建议将央企医院导入到地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尽快充实国家医疗体系。

其中,一部分二级医院应转型到更多的服务社区、服务养老这样的功能。通过基层的网点扎根,真正把老百姓对高品质、多元化的基层服务满足好。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建议通过鼓励支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生开设个体诊所、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机构等方式,切实落实分级诊疗,筑牢基础医疗“网底”,缓解群众“看病难,难看病”的问题。

目前,乡村医生执业存在专业能力欠缺、基本医疗设施配备缺失等在内的多个问题。由于乡村吸引了不足,乡村医生近年新进者比例极少。许多乡村医生主体年龄偏大,超龄但仍在岗者的比例高达20%-30%。且乡村医生队伍广泛存在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技能配置不能满足临床所需的现状。

除了乡村医生专业能力欠缺,村卫生室硬件保障也有待提高,虽然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在脱贫攻坚阶段有了一定提升,但在财政困难地区,基本医疗设施缺失的情况仍然非常明显。

耿福能希望通过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或者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等方式,帮助村医或者在没有村医的地区为村民做好防控服务。

他还提到同样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诊所在解决周边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慢病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缺乏政策和资源支持。因此,我国应在加强个体诊所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在相关政策、资源方面对体制内及体制外基层医疗机构一视同仁,以巩固个体诊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更多社会资本和医疗资源进入诊所发展领域,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全国政协委员、辉瑞中国企业资深顾问冯丹龙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组织调研,通过适当增加接种人员编制和人员数量、提高接种人员能力和改善薪资待遇等综合举措,强化我国基层预防接种队伍。

本文来源:动脉网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 手机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发 送

手机号码未注册时将自动创建会员账号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