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融资

映恩研发日,杀疯了

2025-10-25 11:36 1983

映恩生物真的杀疯了!近期映恩生物发生了两项重要事件,一是映恩开展了研发日活动,二是映恩官宣将前往A股科创板上市。

前者的活动里,映恩披露了比较多的干货,也让大家对映恩做早期研发和中后期临床的思路有了更加明确,更加清晰的理解,这是研发日最重要的意义。

而后者科创板上市,或许更重要的是与映恩her2 ADC即将上市,加上映恩的巨额的BD里程碑付款,使其亏损即将大幅缩窄有关。

不管怎么说,映恩是近期上市的*质创新药标的之一,是非常具有成长潜力的一家biotech,它近期密集的动作也说明它不打算偏安港股biotech一隅,最近的动作,正是为它成为global biopharma在狂踩油门!

01 临床策略——狙击差异化适应症

临床管线上,笔者认为差异化的点和映恩这边做的PPT透露的信息还是较为接近的,映恩在临床管线的差异化上,首先非常重点地介绍了B7-H3 ADC。如图所示,众所周知,现在映恩几条主要的ADC当中,主要搭载两种payload,一种是P1003,一种是P1021,在映恩前面主要的四条管线里,除了her2 ADC用的是P1003,剩下的三条ADC用的都是P1021,并且DB-1311把DAR值设定成了6,从结果来看有比较好的优化治疗窗口作用,它的HNSTD(最高非严重毒性剂量)达到了80mg/kg。并且该ADC的抗体有着非常好的选择性(>1000倍)。

当然,结构之外,最为重要的是DB-1311的适应症选择,它除了做其它B7-H3都在做的SCLC适应症外,还差异化的去开发了前列腺癌这一适应症,这是最值得称道的。因为这个适应症首先确实有较大的未满足需求,目前探索CRPC这一适应症的ADC较少,目前哪怕是DS-7300在该适应症上的探索也仅仅在临床I期阶段。

而DB-1311快速瞄准了这一未满足需求,目前在该适应症上的进度可以说是全球*。从最终的疗效上来看,其总的ORR做到了42.3%,DCR做到了90以上。而9个月的rPFS率达到了58%。并且从瀑布图的PR数量来看,6mg/kg与9mg/kg两个剂量组的差别不算大。而在安全性上来说,6mg/kg组的三级以上TRAE远远小于总临床样本的TRAE(28.9%VS42.5%)。也正因为此,在研发日上,映恩方称大概率会拿6mg/kg的剂量去作为RP2D(临床2期推荐剂量)。

前列腺癌发展成CRPC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资料与瞪羚研究团队的测算,2023年中国新发前列腺癌病例数为13.53万人,而同年中国CRPC新发病例为5万人左右。映恩现在的策略就是全力从后线往前线推,从三线往一线去推。未来整体的销售额预测上,在末线治疗CRPC这个主打适应症上,瞪羚研究团队预测2035年销售峰值将超过5亿元,这还只是国内,我们团队预测它在美国的CRPC适应症销售额峰值将超过53亿人民币!

(图片来源:潮药清吧知识星球)

当然,DB-1311也在其他适应症上努力拓展,例如在HNSCC和ESCC上的单药治疗,以及在肝癌适应症上的联合治疗等。

B7-H3这一靶点,或许会在映恩生物的DB-1310这条管线上,发挥出*的价值!

02 后续管线生力军想象力十足

后续不管是早期研发管线还是平台,映恩的想象力都非常丰满。

DBNexus是非常不错的靶标识别平台。初始筛选上,先初筛出人类蛋白质图谱中7000多个编码质膜蛋白或肿瘤相关蛋白的基因;然后通过AI驱动的对靶标的分析与评分,从几千个靶点中筛选出大约100个评分最高的基因。然后经过科学家评测,得到60个左右的靶标,最后从这60个左右的靶标中得到30个左右有前景的靶标,其中十个有较大确定性会有较好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数据。而另外,专家们也会选择10个左右的靶点去深度分析与验证。

在2025年,映恩已经将1个高优先级的靶点推进至PCC阶段,将4个靶点深入推进至POC阶段,第二波靶点及靶点配对也正在高速推进中。

DBApex是映恩*的AIDD工程平台。将蛋白质序列/复合物结构输入进系统,经过蛋白质LLM模型(大语言模型)/蛋白质MPNN设计,使得蛋白质具有更好的属性。在现实世界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案例:将24个野生型抗体输入到大语言模型当中,经过*轮的设计得到19个结构,再经过两轮的试验验证,终于得到了性能更加优质的抗体:拥有非常不错的持久亲和力,内部氨基酸序列得到了改善,并且减少了其它副反应通路的激活。

除此之外还有映恩的ADC平台DBMidas,这套系统的核心是基于模型的药物开发(MIDD),能够在最少患者数量的前提下最快达到临床推荐剂量。除此之外,其还有另外一个亮点:通过整合来自10多个临床前和临床项目的数据(这些数据已得到2000多名患者的验证),来发展下一代更有效的相关ADC。

映恩打造2.0管线大概是这三个方向:一是找差异化的靶点,二是做双抗ADC,三是做难治自免疾病的ADC。

不同靶点方面,映恩主要提到了ADAM9这个靶点与相应管线DB-1317,这个靶点确实很有意思,它可能会成为claudin18.2之后的下一代消化道*靶点。根据映恩研发日给出的说法,与需要生物标志物检测的Claudin 18.2和HER2 ADCs不同,ADAM9的高患病率可能使患者无需生物标志物即可进行筛选(ADAM9在肿瘤细胞中,阳性率分别比HER2和CLDN18.2高20倍和3倍),而这也意味着ADAM9将会让更广大的胃癌或者胰腺癌患者得到治疗,目前来看,claudin18.2 ADC还是严格限制在claudin18.2表达人群去使用,而her2在胃癌领域更是如此。因此,ADAM9还是非常有看点的,看它是否能够实现至少在胃癌方面的全人群覆盖。

目前PDX模型中,DB-1317的数据还是比较惊艳的,胃癌模型里面,87.5%的个体实现了TGI≥60,而肠癌模型中这个数字也达到了62.5%。

然后是双抗ADC,映恩首先提到的是DB-1419,一款靶向B7-H3和PD-L1的双抗ADC,用的是P1003 payload,DAR值达到了8,抗体方面是非常典型的四价设计,一面激活T细胞,一面介导抗体内化。此外,它的ADCC和CDC效应也会对肿瘤细胞杀伤加分。

这一路看下来,笔者更加坚定了映恩会在B7-H3这一靶点上做出成就的信心,这一双抗ADC结合了B7-H3表达的广度与PD-L1对T细胞的激活作用,在同源小鼠肿瘤模型中,与B7-H3单抗ADC相比,双抗ADC的肿瘤体积减少效果更为显著且持续。

除此之外,映恩还展示了另一条与百利天恒双抗ADC管线靶点一样的管线——DB-1418,DAR=6,payload用的是P1021。它已经以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价格BD给了Avenzo。

最后是映恩展示的下一代payload,分别是DUP5,DUP9和DUP10,DUP5载荷阻断致癌mRNA翻译,DUP9载荷阻断致癌转录。

从后面的表格去看,DUP5的差异化在于对非分裂状态的癌细胞也有效果,这是众多主流ADC载荷例如dxd,MMAE/MMAF和PBD所做不到的。

03 映恩A股上市风云

这一年创新药板块还算景气,不少药企都在筹备A+H两地上市,例如百利天恒就递交了港股的招股书。而映恩生物则计划在A股科创板上市。

要细究其中原因的话,大约是映恩生物的her2 ADC目前已经做出了阳性结果,预期明后年就将会上市,而搭配映恩生物持续不断的BD授权收入的话,其在两年内做到扭亏为盈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科创板的话,从递表到过会大约要一年时间,到时候映恩的her2 ADC管线大概率已经上市,源源不断形成营收了。

此外,券商研报方面对映恩的BD授权费用预期给的非常不错,根据中信建投关于映恩生物的研报显示,未来从2027年到2035年,给的年BD里程碑收入都为8亿元人民币。

当然,此次上市也不是没有风险,不是必定能够成功,根据映恩生物的招股书显示,它在2024年开始净亏损直线上升,2022和2023年其年净亏损仅3-4亿元,而到了2024年,其净亏损达到了10.5亿元;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尽管映恩生物的实现总营收12.29亿元,但它的期内亏损超过了20亿元。这样的持续扩大的亏损规模,是否能够成功过会,确实是有待商榷的。

结语:映恩生物目前是非常稳健的ADC biotech,是港股少见的创新药优质标的,本次研发日秀肌肉也算是满足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期待。我们之后期待映恩走出更加阳光灿烂的大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瞪羚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来源:投资界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